北京工商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高级研修班招生简章
学费:2.3万 学制:1.5年 方式:线上+线下 地点: 北京
网上报名
简介:2025年北京工商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级研修班招生简章 一、学院及专业优势简介 北京工商大学是以商科、轻工和食品为特色的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拥有

北京工商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高级研修班招生简章

一、学院及专业优势简介

北京工商大学是以商科、轻工和食品为特色的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拥有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系统科学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点。现已发展成为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并按照“创新、开放、特色、质量”的总体发展方针,努力实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
学院主要面向轻工行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现有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共建)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化学、应用化学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的试点单位,2008年获批北京市特色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妆品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酿酒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功能材料应用化学、生物工程专业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化妆品科学与技术“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全国第1,2023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北京工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源于原北京轻工业学院1991年设立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于1998年获批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2008年获批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11年取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于2019年获批教育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增设功能材料专业,功能材料专业2022年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4年增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财务管理双学位专业,同年获批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授予权点。目前拥有国家塑料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塑料卫生与安全质量评价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绿色塑料成型  质量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先进阻燃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塑料》等平台。基于上述基础,形成了教学、科研、标准、检测、学术期刊“五位一体”、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为全国高分子及相关行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二、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 纪守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具 备完善的专业知识、研究技能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能够服务于国 家建设的学术型专门人才。

具体而言,培养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特别是在高分子材 料与工程及功能复合材料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全面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及功能复合材料领域的制备工艺及技术装备、熟悉材料相关的分析测试技术与性能评价方法、了解材料学科前沿信息与发展趋势,具备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及功能复 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成型、结构与性能表征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研管理等工作的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三、课程安排

序号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姚洪越、张宏伟
2 英语 I 孙小清
3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与论文写作指导 张茜
4 心理健康 曹菲
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王鲁娜
6 现代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项爱民,辛菲
7 材料表征与测试 杨彪
8 实用流变学 章晓娟,邱穆楠
9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翁云宣,钱立军,王向 东
10 高分子材料加工新技术 周洪福
11 聚合物共混理论 王向东
12 材料类期刊概览及投稿指南 孙辉
13 实验室安全 张扬,张慧娟
14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杨彪
15 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 钱立军
16 先进复合材料 张玉霞
17 纳米材料 万贤
18 食品包装材料与安全 张扬
19 功能材料制备与原理 靳玉娟
20 计算材料学基础 樊保民
21 分子与材料 张慧娟
22 轻量化材料 周洪福
23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 张彩丽,翁云宣
24 阻燃材料 陈雅君
 

四、课程介绍

现代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现代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开设的学科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活性自由基聚合,活性阴离子聚合,活性阳离子聚合,负载型 Z-N 聚合催化剂理论及进展,茂金属及茂后催化剂理论进展,开环聚合反应,易位聚合、生物微生物及酶催化聚合、自组装、点击化学、等离子形成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新技术;并系统阐述高分子的微观结构、宏观性能以及相互联系等理论,主要内容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运动、高分子材料的高弹性、粘弹性和力学性能等。
授课教师

项爱民: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友好高分子包装材料方面的研究。

辛菲: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聚合物复合材料阻燃方面的研究。在纳米核壳结构阻燃剂、环境友好阻燃剂、常规阻燃剂纳米化的制备及其在聚合物中阻燃应用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
 
材料表征与测试
材料表征与测试主要介绍材料性能、 结构和化学组成的主要表征手段、 原理,仪器操作及结果分析。包括使役性能测试、 波谱分析、显微结构分析、热分析等。通过课程讲授和上机操作等强调对各种表征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正确选择合适的测试和表征手段,掌握仪器操作的要领和维护方法,科学合理的处理实测数据中的问题。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后续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授课教师

杨彪: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降解材料加工改性、功能聚合物薄膜、微纳米复合材料及高分子材料表面工程领域的研究。。
 
实用流变学
《实用流变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及材料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系统讲授流变学基础理论及其在实际材料加工中的应用,重点涵盖高分子材料、非牛顿流体以及复杂流体的流动行为与加工特性。课程内容强调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注重介绍流变学在材料加工领域中的新技术、新装备和前沿研究成果,突出其实用性和创新性。
授课教师

章晓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电磁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

邱穆楠工学博士,北京工商大学材料系讲师,主要从事聚合物基功能复合材料,聚合物衍生碳基能源材料研究。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中关于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发泡和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原理和加工及评价方法,使本专业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三类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设计和应用的系统专业知识。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授课教师

翁云宣博士生导师,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工商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专业方向为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塑料、塑料环境和卫生安全、塑料制品标准与质量。

钱立军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工商大学科研院自然科学处处长,中国轻工业先进阻燃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环境友好阻燃助剂及其阻燃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产业化,提出并证实了用于设计高效阻燃分子的“基团协同效应”、“阻燃基团簇状聚集效应”、“快速自熄效应”等多个高性能阻燃材料的构建机理,为发展高性能阻燃材料提出了新的理论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王向东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聚合物发泡材料的研究开发。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聚烯烃(PS、PP等)、聚酯(PET等)、聚酰胺(PA6、PA66等)、特种工程塑料(PES、PEI等)、生物降解聚合物(PLA等)发泡材料以及超临界流体辅助聚合物成型加工与应用。
 
高分子材料加工新技术
《高分子材料加工新技术》是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工程的专业主干课,主要讲授当前高分子材料加工的新装备、新技术和新方法等,突出介绍技术的前沿性、装备的先进性和方法的新颖性。
授课教师

周洪福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聚合物改性、发泡与功能化应用方面的研究。
 
聚合物共混理论
《聚合物共混理论》是实现高分子材料功能化和高性能化的重要技术途径,已成为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本课程主要讲授聚合物共混的相关理论及进展,主要包括聚合物共混的概念;聚合物共混过程的调控原理;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及影响因素;聚合物共混相容热力学;聚合物共混物的性能等, 同时开展相关英文文献的综述和讨论。通过学习,使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工程研究生掌握多相多组分高分子材料共混的相关理论和最新进展以及聚合物共混技术、聚合物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对提升其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授课教师

王向东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聚合物发泡材料的研究开发。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聚烯烃(PS、PP等)、聚酯(PET等)、聚酰胺(PA6、PA66等)、特种工程塑料(PES、PEI等)、生物降解聚合物(PLA等)发泡材料以及超临界流体辅助聚合物成型加工与应用。
 
材料类期刊概览及投稿指南
本课程旨在培养研究生在材料类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所需的英文文字和口语交流等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课程主要内容为:材料类期刊概览、材料类实验性学科期刊英文文章的特点、材料类期刊投稿要求、英文投稿信的撰写、同行专家评审意见的回复、与期刊编辑交流英文邮件的撰写、材料学科科技英文的口语交流等。
授课教师

孙辉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质材料、高分子表面改性和工程塑料等。
 
实验室安全
本课程主要讲述在实验室工作的基本安全知识,掌握实验、设备和仪器的安全规范操作。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化学药品的物性和安全实验方法,掌握实验的安全操作,树立实验安全意识,懂得在危急情况下如何自救和救人。
授课教师

张扬教授,主要从事聚合物基电磁功能复合材料、聚合物基绿色食品包装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张慧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功能聚合物凝胶、功能性聚氨酯、聚合表界面等方面的研究。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系统阐述高分子、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表界面特点、基础理论和前沿进展,重点介绍材料表界面的特性、材料表界面改性方法、表征手段和新型表界面材料的设计构建等。通过学习为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授课教师

杨彪: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降解材料加工改性、功能聚合物薄膜、微纳米复合材料及高分子材料表面工程领域的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 
《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课程是一门探索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的课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正在不断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本门课程我们探讨了一些前沿的材料类型和其应用。例如,3D打印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仿生材料等。通过学习这些前沿材料,使学生可以了解到材料科学与工程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授课教师

钱立军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工商大学科研院自然科学处处长,中国轻工业先进阻燃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环境友好阻燃助剂及其阻燃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产业化,提出并证实了用于设计高效阻燃分子的“基团协同效应”、“阻燃基团簇状聚集效应”、“快速自熄效应”等多个高性能阻燃材料的构建机理,为发展高性能阻燃材料提出了新的理论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先进复合材料 
本课程是为满足航天、航空、汽车等国家重大需求和高端领域需要而设置的新型高性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及其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课程,讲授先进复合材料的构成成分——高性能纤维、高性能树脂的结构、性能及其制备技术以及先进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探讨材料微观结构、宏观性能与制备技术之间的关系与规律,使学生具有设计和制备、开发先进复合材料的能力。
授课教师

张玉霞副教授,主要从事功能性与多层复合薄膜制备技术和2聚烯烃的轻量化制备技术方面的研究。
 
纳米材料
本课程主要讲授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制备纳米粒子的物理和化学方法、纳米薄膜材料、纳米固体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纳米材料的性能和制备工艺,为正确选择各种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研究新材料、新性能、新工艺打下理论基础。
授课教师

万贤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定形相变蓄热材料,相变蓄冷材料,冷链运输功能材料,相变材料微胶囊的蓄热性能,潜热功能材料,隔热涂层,缓释材料,有机无机微纳米颗粒,多孔有机硅微粒等。 
 
食品包装材料与安全 
本课程主要讲述食品包装材料与安全的基本知识,如包装材料、食品科学、技术装备、标准法规、质量控制、包装设计等相关知识领域和技术问题,并涉及当代国际有关食品包装的新材料、新技术等最新成果、发展方向和安全标准法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包装材料与安全的基础知识,为与食品包装相关的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授课教师

张扬教授,主要从事聚合物基电磁功能复合材料、聚合物基绿色食品包装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功能材料制备与原理 
本课程是研究生阶段材料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旨在系统介绍功能材料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原理。课程内容涵盖功能材料的类型、性能调控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特别强调各类功能材料的制备原理、技术路径及创新方向。本课程结合现代材料科学的前沿研究,深入探讨了功能材料制备中的关键技术与挑战,帮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合理设计和精确控制制备工艺,获得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功能材料的分类与特性、功能化设计理念及其应用实例,重点阐述了多种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原理。例如,光电功能材料、磁性材料、催化材料、储能材料、超导材料等在微观结构与性能调控中的制备原理,以及相应的加工技术、设备要求和工艺参数控制。课程还将详细分析高性能功能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制备技术实现材料性能的定向调节,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授课教师

靳玉娟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工商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1)超支化聚合物助剂开发;(2)高性能生物基与生物降解高分子改性料、改性制品的开发及绿色评价;(3)高性能塑料改性料及制品开发;(4)高熵材料开发。
 
计算材料学基础
本课程属于材料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涉及材料组成、结构、加工、性能、服役的计算机模拟与设计,更有利于从实验现象中揭示客观规律,证实客观规律。
授课教师

樊保民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功能单体合成、电聚合理论及在超快合成中的应用与模拟。
 
分子与材料
功能材料是材料学科的重要分支和研究方向,在功能材料中,分子的微观结构、形态和分子间作用决定材料的性质,也是功能材料设计的重要依据。本课程旨在从特定的功能性分子出发,通过功能分子微观结构和作用力的特征解析,揭示功能材料的构建方法,建立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联系。
授课教师

张慧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功能聚合物凝胶、功能性聚氨酯、聚合表界面等方面的研究。
 
轻量化材料
《轻量化材料》是材料加工工程的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当前轻量化材料的结构与特点、加工装备与技术、成型方法与应用范围等,突出介绍材料的先进性、技术的前沿性、装备和方法的新颖性。
授课教师

周洪福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聚合物改性、发泡与功能化应用方面的研究。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 
生物基及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是指利用可再生物质,通过生物、物理或者化学等手段制造的一类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绿色、环境友好、可再生和可降解等特性。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有着非常广泛的市场应用空间,可部分替代传统石油基塑料,并能够缓解石油危机,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国内外的生物基高分子的合成、改性及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国内外对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日益重视并不断加大投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方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高分子专业的在校研究生将会系统学习并掌握生物基及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种类、用途、降解机理及评价方法。
授课教师

张彩丽副教授,博导,主要从事生物基与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中凝聚态结构的演化与控制、聚合物共混与复合新材料及其加工;生物基加工助剂的合成及应用;气体阻隔膜、食品包装保鲜膜等。

翁云宣博士生导师,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工商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专业方向为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塑料、塑料环境和卫生安全、塑料制品标准与质量。
 
阻燃材料
《阻燃材料》课程包括两部分,实验部分主要讲述氧指数仪、垂直燃烧试验仪、锥形量热仪、烟密度箱、热重-红外-质谱-色谱联用仪、微量热仪等常用的测试材料阻燃性能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论课程主要讲授阻燃材料和上述阻燃性能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授课教师

陈雅君女,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友好阻燃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面授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依据教学课程大纲开展教学,(每月1-2次)周末上课(遇校内统一考试、寒暑假或节假日顺延)。
 

六、学习期限

基本学习时间为 1.5-2年。
 

七、报名条件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并能坚持在职学习者。
2.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旨在提高本人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一定本专业工作基础及学习能力,可参加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八、报名流程和联系方式

1.报名需提交的材料
(1)联系招生老师获取《研修班入学登记表》
(2)提交身份证、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2.报名地点:北京工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非学历培训办公室(可采取线上报名)
3.联系方式:(010)68984831  张老师
 
九、收费标准
  1. 学费23000元/人。
  2. 申请参加论文指导及答辩等费用,另按北京工商大学相关规定执行。
 

十、缴费方式

通过银行汇款缴纳至北京工商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对公账户
户名:北京工商大学教育培训中心
账号:32290188000086652
开户行: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石景山支行
 

十一、证书

完成培训班规定课程学习,经考核合格者,由北京工商大学教育培训中心颁发在职课程培训班结业证书。

上一篇: 上一篇:北京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下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1.5年
学制
2.3万
学费
北京 
线上+线下 
1.5年
学制
2.3万
学费
北京 
线下+网络班 
1.5年
学制
2.3万
学费
北京 
线下+网络班 
1.5年
学制
2.3万
学费
北京 
线下+网络班 
1.5年
学制
2.3万
学费
北京 
线下+网络班 

----------------

快速报名通道

----------------

QUICK REGISTRATION CHANNEL
姓  名:
电  话:
意向专业:
报名成功后,老师会及时联系您,请注意接听电话!
微信扫码,咨询招生老师
招生老师1对1解答
报名咨询电话

18514202919